中共莆田第二中学委员会关于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3-12-28】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莆田二中党委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对照主题教育明确的五个方面问题,聚焦调研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等,梳理形成问题清单10项,制定相应整改举措28条。其中,专项整治问题1个,即:“在年轻老师的培养成长上缺乏更为长远和有效的机制”,相应整改举措3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一直以来,我校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依托的是学校的“青蓝工程”,而我校的“青蓝工程”是采取自由结对子的方法,该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对于“青蓝工程”的考核仅停留在被指导教师是否获奖上,而对日常的教育教学指导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提升方面没有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易造成结对组合教师的教研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以老带新”的最佳成效。为此,学校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多方了解症结原因,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校情制定了《莆田二中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方案》《莆田第二中学“青蓝工程”考核方案》。现将该专项整治的情况及成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如下: 

莆田第二中学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整改情况

一、解决的突出问题

按照惯例,我校在年轻老师的培养上主要以实施青蓝工程为主。一般情况下,一个年轻老师会由一个“师父”负责培养。培养周期以年为单位,考核主要以“三个一”——一节汇报课,一份独立命制的试卷,一篇论文——进行。在具体的调研中发现,这种培养做法,缺乏长效性和制度化,无法让年轻老师的成长有一个稳定的体系,以保证他们可以相对系统地更有效地成长。

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相对较长,如果以年为单位,一年可以换一个导师,如何保证前后培养的衔接性。再比如,年轻老师成长目标如何制订并如何落实?由谁主导?再比如,指导老师如何有效并负责任地履行指导义务?这些如果没一个具体的制度,培养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存在问题:

1.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

2.年轻老师在指导老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3.年轻老师的成长目标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缺乏全校性全局性的思考与统筹。

4.年轻老师的培养没有一个周全的计划,没有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具体方案。

5.年轻老师的培养没有一个具体的培养内容。

二、采取的措施办法

(一)初步探索确立了年轻老师的培养目标

我校通过多层面地召开座谈会,从校外专家到校内骨干名师,从年轻老师本身到教育管理部门。经过多重探讨,大致确立了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1.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候选人,形成梯队式的教师培养层次。造就一支“勇立潮头、敬业爱生、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

2.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培养与锻炼,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二)确立青蓝工程结对子的相对稳定机制。

二中改变过去导师年年变的做法,尝试以学段为单位时间的老带新制度。中学的学制都是以3年为周期的。不管是高中老师还是初中老师,只有完整走完一周期,才能对教学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认识。基于这一点,二中尝试选择3年培养周期,方便指导老师有一个完整的、递进的培养计划。在保持一个主导师的相对稳定后,二中又尝试多导师制。多导师可以让年轻老师博采众长,更好地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多导师制也可以相对减轻导师的负担,同时保证年轻老师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师可请。

(三)确定分层分阶的培养对象。

教龄在10年以下的均可以确定为培养对象。入新学段不满5年的也确立为培养对象。在培养上再细分为二大类培养:新老师与青年老师。

一是新老师的上岗培训。在新老师的培训上,二中既结合自己学校的条件,又利用了上级相关部门的资源。新教师的校内上岗培训在每年的8月份进行,由各自的教研组完成。新教师工作的第一年都是“实习期”,同时参加进修学院组织的培训。主要以转换身份,适应工作岗位为培养目标。

二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把青年教师与新教师分开培养,更有利于因材施教。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以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的完善,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教学特色,更好地因材施教为培养目标。

(四)确定建立切合实际有效的培养体系

一是确定了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改过去粗放式的培养方式,改成有固定青蓝结对的培养模式。一个主导师对青年教师负责到底。先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跟随老教师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然后青年教师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进意见,从而使年轻教师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并且能够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培养效果。

二是确定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措施。“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与外校骨干教师、名师结对子。“请进来”主要包括邀请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和安排青年教师去参加各种培训班。这种措施可以更好地博采众长。

三是确定“定期知识分享”的培养方式。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和教改的研讨,研讨中按照头脑风暴的办法使青年教师相互之间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实现充分的知识分享,从而提升青年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掌握。实践证明这种措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它使得组内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所以他们在教学竞赛中有人多次获奖。

(五)明确具体的培养必修内容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要在德的培养。一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做必修内容。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论述,年轻教师真正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基本理念。二是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德育纲领性文件,确立依法施教的教育原则。三是学习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等专著,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思想观念。四是学习课程标准。五是学习各学科的相关专业理念和实操案例。

(六)规定系列动作不能少

一是拜师仪式。学校为新教师指定了优秀的名优教师作为导师,校领导为师父颁发聘书,徒弟们郑重地将拜师贴呈于师父,在相关教师的见证下,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

二是指导预讲。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由教研室和导师组织预讲。预讲前导师同青年教师一起备课,既备教学内容,又备教学方法,由青年教师作中心发言人。通过预讲,由大家评说,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多次修改教案,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主要评价维度:熟悉内容,讲述流畅,不照本宣科;内容科学、合理、有新意;组织严谨,方法得当,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重点、难点突出,概念清晰、准确;语言准确,语速、语调适当;板书设计合理,清楚、规范;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信息量大,时间利用充分、有效;仪表端庄,教态自然。

三是双边听课。青年教师应从“扎实基本功、丰富教学经验、授课灵活生动、调节课堂气氛、浓缩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认真观摩听课;通过模仿探索,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维度:掌握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与美感教育的关系,启发式教学与吸引学生的方法等。导师听课了解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且就具体内容讲法进行探讨。

三、取得的实际成效

在名优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校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教学成果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教育教学上,新老师和指导老师同在一个备课组,经常组织集体备课,共同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教学。名优教师指导新老师制定教学计划,精心编写每个课时的教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落实教学的基本任务,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周密地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循序渐进,有层次,有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新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经验启示

在整个主题教育中,我们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从调研中来,到实践中去。我们充分理解了大兴调研之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体会了关起门来都是问题,下到基层都是办法的奇特魅力。我们坚持从“声边”到“身边”,化“脚力”为“能力”,变“坐诊”为“出诊”,从“会场”到“现场”,一个一个问题发现,一个一个问题分析,一个一个问题解决。最大的体会就是:只要下沉基层一线、只要深入老师、多到年段、教研组,奔着问题去、对准难题攻,不回避矛盾、不逃避责任,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了解真实感受,获得原生态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准问题症结、抓住矛盾要害,让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在现场就得到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也能有解决思路和日程计划,就能有力解决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

 

 

中共莆田第二中学委员会

2023.12.28